中国富人将迎来投资移民的痛苦时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1-20 10:37:01  

   

 

  1月14日,对于想投资移民香港的富人们,是一个痛苦时刻。当天,香港宣布,从1月15日起暂停投资移民。香港关闸只是冰山一角,2015年也成为发达国家地区投资移民政策变动频繁的一年。

  在香港关闸之时,备受中国内地富人青睐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投资移民地,亦正迎接新政策的到来,基本均对投资移民要求进一步收紧或者提高资金要求。

  BWCHINESE中文网此前报道,梁振英1月14日宣布,从1月15日起暂停2003年推出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入境处7楼办公室下午5时截止办理申请表。不少投资顾问公司职员赶在5时前交表,高峰期多达逾80人排队。

  这条消息让业界大吃一惊,之前香港特区政府对于投资移民出的招数一向都是层层提高资金门槛,从2003年的650万港元(1港元约合0.8元人民币)到现行的1000万港元。

  很多人本以为这一次,香港特区政府又会进一步提高价码,没想到抛出的是直接退出了“有钱任性”的移民选项。未来想继续走投资移民这条路,除了要准备更多的钱,还要消耗更长的等待时间。

  香港特首梁振英一纸施政报告,泼了一众热望移居海外人士的凉水。

  对于此次香港叫停投资移民政策,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事属突然,但纵观全球,目前中国移民人数较多的不少国家地区,近年来确实都在收紧移民政策。

  香港狠招:直接关闸

  据了解,“资本投资入境计划”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行的投资移民计划,其设立目的是允许将不少于1000万港元的资金带来香港,但不会在香港参与经营任何业务的资本投资者在香港居留。

  该计划从2003年10月27日开始实施,截至2012年4月底,香港入境事务处共接获21,036宗申请,获批准的个案共有14,512宗,当中有1.23万人是取得外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籍人士。计划共吸纳投资金额1,063.9亿港元。

  期间,2010年10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对该政策重新修订,投资额从650万港元调整至1000万港元,同时也将房地产投资剔除出获准投资的范围,彼时曾公告该政策将每三年检讨一次。

  现在,随着特首梁振英发表《施政报告》,宣布香港政府拟于1月15日起暂停推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这项已推行了11年的“资本投资入境计划”终于落幕。

  对于香港政府突然叫停投资移民,有媒体评论指,该措施是为配合内地反腐斗争。该报道特别提及包括多家涉案房企老总在内,多名反腐牵连人士目前滞留香港而不愿回内地配合或接受相关部门调查。

  不过,谈及该政策调整对资本投资方面的影响,中银香港就评论称,“香港金融市场对资本进出从来不设限制,整体经济保持增长,因此吸引富裕人士投资来港定居的作用已不明显。”

  中银香港还认为,“吸引资金来港投资的因素包括完善的法制、金融基建,以及资金自由进出,而非居港权。”

  富裕人群多希望能以房地产投资(尤其是住宅房地产)作为投资标的,进而实现移民梦。不过,很多投资移民项目并不允许房地产投资。

  澳大利亚将于今年7月1日增加新的投资移民计划———Prem ium Investor V isa(PIV)。PIV需要投资1500万澳元投资到适合投资的项目。PIV将不会有居住的要求,而在保持12个月投资之后,可以有资格申请永久居住权。

  从澳大利亚官网交流区获悉,澳大利亚要求不能直接投资房地产(包括住宅房地产),否则不会认为符合投资移民要求。据投资移民界预计,该项目拿到永久居留证的时间,预计比澳大利亚另外的项目花费时间要少,可谓快速通道。

  据官网透露,从2015年7月1日开始,在SIV的规定下,通过主要目的为住宅房地产项目的间接房地产投资也不被认为符合投资。政府将持续关注SIV和PIV符合国家目标的情况,如不能满足条件要求,会将这些项目地区剔除。

  官方数据显示,从2012年11月24日至2014年12月,重大投资签证(SIV)的prim aryvisa(初级签证)获批的有595个个案。而从同期prim aryvisa的申请和获得数据来看,中国、中国香港成为两项中均排名前两位的地区。

  其中中国内地的申请占了90 .8%,而获得prim aryvisa的占比为88.7%;而中国香港的地区均排名分别为2.9%和3.5%。要求申请prim aryvisa的投资人,至少持有500万澳元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合法取得、并可以在澳大利亚使用的。

  热门移民国开始提价

  早在去年中下旬初,美国E B -5项目曾出现留给中国EB-5申请人的签证都已经用完的情况。有两位美国律师对南都记者表示,美国业界一直有50万美元的门槛会提至80万美元的预期。

  与此同时,加拿大在叫停了原有移民投资计划后,提出了1000万加元的theIm m igrantInvestor V enture C apital(IIV C )P ilotProgram,该计划将于2015年1月的晚些时候启动。无独有偶,英国的T ier 1(Investor)入场门槛由100万英镑提至200万英镑。

  据美国移民局官网介绍,美国每个财年为移民投资提供1万个名额。此方案的投资金额为100万美元,如处于目标就业区,则降低至50万美元。目标就业区每年大概有3000名移民资格。

  张哲瑞联合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张哲瑞律师此前在官网提及,在2014年8月23日上午,在移民律师内部会议中,美国国务院移民签证部门主管Charles O ppenheim宣布9月份留给中国EB-5申请人的签证都已经用完,但10月份会重新开始有名额。

  他还预计,从2015年5月开始,中国内地EB-5申请人会有排期,截止日期倒退两年,大概在2013年5月。而据业界预测,由于此前积压的I526签证申请(获取EB - 5配额前提)已经超过2015财年的1万个,在2015年5月或6月,可能会出现签证排期,排期将会长达2至3年。

  据报道,奈尔大学移民法教授耶鲁圠尔(StephenYale-Loehr)指出,中国投资移民热持续升温,2015财年E B -5出现排期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说,中国人对E B -5的需求持续增长,估计到了明年春季或夏季中国投资人EB-5的排期会出现,排期大约两年。对投资者来说,这并不妨碍他们投资项目,递交EB-5申请,但他们会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绿卡。

  而在美国移民律师看来,另一个可能变动的因素是50万美元的门槛可能会提高至80万美元。这个说法从2014年延续到今年。

  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奥巴马政府官员长期以来都在设法避免递解无罪和轻罪移民,尤其要避免撕裂家庭。但这一目前看起来实施起来并不会太顺利。

  已经掌控美国国会两院的共和党为废除总统奥巴马的移民改革措施已发起攻势:众院14日通过封杀总统移民行政令的法案,议长博纳声称,废除这些移民措施是反映去年11月中期选举的民意。

  共和党声称奥巴马的措施违反宪法,过度扩张行政权力,发誓要推翻它们。众议院14日通过国土安全部397亿元的预算法案时,明确拒绝为与移民新政有关事项提供拨款。

  2014年11月6日官方更新的资料显示,T ier1(Investor)要求的是,在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存有200万英镑的资金,这些资金由受监管的正规机构持有,可以在英国支取,并且金额为200万英镑或更多。

  而投资200万英镑或更多的标的范围包括英国政府债券、英国注册公司的活跃和可交易的股票资产和贷款资产。而不能投资的是主要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公司。

  要求至少16岁,有足够能力去证明资产归属于移民投资申请人。若投资1000万英镑的2年之后,可以申请定居在英国;在投资500万英镑,三年之后,可申请于英国定居。

  据律师Pinsent M ason从英国政府数据库导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的这一年,中国国籍的投资人获得357张T ier1(investor)签证,较2013年同期的178张提高了将近一倍。中国投资人占全部投资者的比例为43%。这个数据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

  值的注意的是,与多个国家移民政策相对收紧的同时,内地房地产企业的海外投资却在逐步升温。根据高纬环球数据,中国买家的海外物业投资额从2008年的7520万美元攀升至2013年的158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的新交易规模达51亿美元。

  最近一次受到关注的投资则是,2014年10月,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斥资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地标建筑华道夫酒店。

  在这波海外投资热潮中,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尤为高涨。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包括万达、碧桂园、光耀、颐和、绿地、万通、中建、中铁、中坤实业等房企已纷纷出海,拓展海外业务发展的版图。

  当前,房地产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发展离不开近年国人移民潮的基础,2014年6月,有机构发布旅游市场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高端消费者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经多达1/3,海外资产平均占其总资产约19%,其中房地产是他们最主要的投资标的。

  现在,海外移民潮甚至成为国内房企海外发展的核心依托,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幸好开发商在国内有一批粉丝,愿意跟着他们到国外置业。否则房企出国没有当地人捧场的话,日子将会很难过”。

  因此,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海外移民国家的政策收紧,或许上述移民热潮形成的房企海外投资基础将会逐步萎缩,房企海外发展之路将遭遇危机。


出国移民网(www.yimin10.com)是一家出国移民行业媒体平台,我们专注于报道出国移民新闻及出国移民资讯动态。联系邮箱admin@cooa.com.cn,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留学网 读懂留学

关注留学,收听和分享“未来留学”

携手留学网,为您提供更多留学行业新鲜货。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