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编程硕士的北美求职记
最近签掉了 offer,找工作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在这里写一点面试体验和心得,希望对有兴趣去北美工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国内硕士在读,明年毕业,没有牛 paper,也没参加过 ACM-ICPC 竞赛。在实验室做过内核、虚拟机和 Android 底层相关的研究工作,接过一些网页和移动开发的外包,2011 年开始在字节社兼职负责后台开发。另外也经常上 Stackoverflow 和 GitHub。
这次决定直接申请美国的职位后,由于心里没底,不知道国外公司招聘的难度,所以一开始投了很多公司。几个大公司都找人内推或者直接投了,小公司也投了不少,比如 Foursquare、Path、Pinterest 和 Square 等都试了。当时甚至在手机上找了一圈应用,把可能涉及后端开发的应用都投了一遍。不过大多数公司都没给我安排面试,只有 Microsoft、Google、Facebook、Twitter 和 Hulu 这五家公司愿意给我面试机会。
一般来说,国内毕业后直接投国外公司,会比出国留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大一些。除了语言因素之外,我了解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签证,出国留学毕业后可以通过 OPT 签证入职,之后再过渡到 H-1B 签证。而国内毕业的学生只能通过 H-1B,这意味着要等到第二年的十月份才能入职。好在 Google、Facebook 等公司不太介意这个问题,还是会欢迎国内的应届生申请。
校招的 HR 一般会有各自的职责。比如 technical sourcer 负责发现有希望进入自己公司的应届生;recruiter coordinator 会帮助 recruiter 安排面试者的面试时间、面试官,以及 onsite 面试时帮助面试者订机票和酒店;staffing consultant 则负责发 offer 以及介绍公司的具体福利制度,并解释面试者相关的问题。不同公司的 HR 职责的分法自然也不一样,我在 Facebook 的面试过程中只和两位 HR 联系过,而在微软的面试过程中则联系过五六位 HR。
留学网 读懂留学
关注留学,收听和分享“未来留学”

携手留学网,为您提供更多留学行业新鲜货。